2024年院线春节档,多部电影大年初一齐贺岁,而与此同时,1月18日抖音发布2024春节档精品微短剧片单,让春节新年俗从大银幕延伸到了小屏幕,微短剧也开始吹响角逐春节档的号角。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片单中有不少热门影视IP衍生剧,例如曾制作过《雄狮少年》的北京精彩、制作《孤注一掷》的坏猴子等影视公司纷纷参与进来,让人不禁疑问,难道专业影视机构即将转战微短剧新赛道了?
此外,有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接近电影市场体量70%,5年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在微短剧如此之猛烈的发展势头下,电影行业将会受到何种影响,微短剧与电影间究竟是“相爱”还是“相杀”?
电影与短剧,相爱还是相杀?
要探讨微短剧是否会影响甚至取代电影,首先要明确电影和微短剧的特性。电影篇幅长,制作周期长,视听语言丰富,有视听技术加持,同时具有电影院聚集的社交属性;微短剧从短视频分流,特点以短、平、快为主,致力于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最具情感共鸣、最存在戏剧张力的剧情。
两者的着力点,以及所能满足观众的主要需求都是不同的,电影具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更长的篇幅让它得以承载更多的情感和内容,线下更具仪式感的观看场景也让电影具有更广泛的社交话题属性。因此从总体发展格局来看,微短剧和电影并不会互相阻碍对方的发展。
相反,微短剧的蓬勃发展反倒能够反哺电影影视行业,进一步完善影视行业生态。
短剧发展三方面完善影视生态
首先,微短剧的兴起为大量的演员、编剧、导演甚至于整个影视产业链中的演职人员提供了深度参与行业的机会,更低成本、制作迅速的微短剧项目让更多影视行业人员得到充分锻炼适应的机遇,更是在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培养人才。
而且,微短剧的制作单位不仅仅是名不见经传的一些小公司,包括华策影视、北京精彩完美世界、一同传奇等制作过长剧,甚至是电影的制作公司都已入局微短剧,导演层面也有王晶、陆杨等专业电影人转战微短剧,影视行业新人通过出演微短剧被挖掘、被看见的几率也得到加倍提升。
另外对于影视行业来说,微短剧它作为新的产品矩阵,一定会帮行业做大蛋糕,为行业基本盘提供一个更为坚实的土壤。
比如说暑期档当中的爆款《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掷》在影片下线之后,都有相应IP的衍生微短剧出现,也意味着 IP的生命周期得到进一步的延长,同时像影片《雄狮少年》和《刺杀小说家》会有续作上线,在前作与续作间的空白期内,相关微短剧的出现起到了非常好的铺垫作用,也更好地增强了IP的观众粘性。
那么对于相关的影片也好,相关的题材和类型也好,微短剧显然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媒介杠杆”。如何去理解呢,以《封神》系列电影为例,在《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许多受观众喜爱的人物角色,比如说伯邑考。
如果在后续《封神第二部》和《封神第三部》上映期间,把伯邑考这么一个“从小就争强好胜,一心想做个大英雄”的人物,结合特定的情节线开发成相关的剧集,相信一定会为影片带来更大的热度,剧集本身也会吸纳很大的受众量。
第三点,微短剧更灵活的形态和更多变的形式,为电影影视生态提供了一个快速反馈的闭环机制,通过对影片精彩剧情的剪辑及释出,能够快速验证影片中的哪些桥段更能够撬动观众情感,不仅有益于影片自身挖掘后续宣传切入点,对影视行业的整体发展也是具有价值和意义的。
因此,专业的影视机构和专业电影人进场去做微短剧,它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分蛋糕的这么一个过程,而是为我们行业继续向前走,继续做大做强而服务的。两者是不矛盾的,是有共同利益的。
对短剧,我们还有哪些期待?
微短剧和影视行业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互相砸饭碗,非但不是对手,反而还是共同奋进的战友。同时这个过程是辩证的,既可以微短剧为电影服务,电影也可以完全可以为微短剧服务。
如果一些微短剧达到了具有破圈全民话题效应的基础,那么电影、连续剧就完全可以为相关的微短剧来服务,将短剧IP进一步制作成电影版、长剧版。整个的影视产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完备,相应的人才有了更多的展示自己的这么一个赛道。从长期来看的话,对于中国电影而言的话,这显然是一个重要的机遇,能不能做到是需要时间验证的,需要成果来验证“长短结合”效果的。
说到头来,微短剧其实真正引起市场和行业的注意,也仅仅是近两年的事情,尤其是2023年爆款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让微短剧产生了广泛的破圈式的话题传播效应,然后也是在2023年,微短剧的备案量和在各大平台上的播放量都有一个集中的爆发。
但发展必然带来潜在的问题,大量微短剧鱼龙混杂,粗制滥造、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也开始在微短剧行业泛滥,尽管在大型影视制作公司、名导演名演员下场微短剧的形势下,微短剧逐步呈现出主流化、精品化、工业化的发展态势,但我们仍期待着微短剧能够在泼天的流量下,能够快速适应,以更精良、更完善的样貌华丽转身,为未来的影视行业,添一块硬梆梆的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