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数字,既简单粗暴,也有深层含义。
就比如#2024春节档#破历史纪录的票房。
8天,票房已破80亿元,不单只是超越了去年春节档的67.58亿元,甚至超越了2021年春节档78.22亿元的票房,成为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一。
虽然这个票房数字,是建立在今年春节放假调休8天的基础上,但能从头到尾保持票房强势,最大的原因,无疑还是今年春节档影片本身,激发了大众的观影热情。
尤其是,由于预期大片《哪吒2》《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没能赶上春节档,星爷的《美人鱼2》则继续失踪,今年春节档,甚至一度还被业界看衰为最弱春节档。
档期开启前,不少大V还做出了票房冠军可能是《熊出没》的预测,一句话,就是认定春节档新片不太能打。
但现在春节档真人电影的票房,显然是打了所有票房预测机构的脸。
而今年的春节档票房故事,也格外精彩,原本是9部新片厮杀,其中有分量的电影,达到6部,明星演员云集。
而当整个档期结束的时候,光改档的影片就有4部,其中包括宁浩刘德华的《红毯先生》和曾备受业界看好的《我们一起摇太阳》。
而剩下的影片中,《热辣滚烫》从开跑就一路领先,票房已经达到了27亿,可谓风头一时无俩,瘦身100斤的贾玲成功创造了又一个春节档票房奇迹。
猫眼的最终票房预测,达到了40亿。也就是贾玲仅用两部电影,就成为中国电影的百亿票房导演,不要说是中国电影,就算是世界影史,她也是独一无二。
韩寒则凭借《飞驰人生2》打了一个票房的翻身仗,影片票房已破23亿,大幅超越上一部,最终票房预测达到了35.98亿,《四海》的颓势,彻底被留在过去。
但春节档最精彩的逆袭,来自张艺谋导演的《第二十条》。
影片首日票房大幅落后于前两部影片,但从初三开始,实现了连续三天票房逆跌,并在春节档最后一天,一度短暂完成了对《热辣滚烫》单日票房反超。
逆袭虽然已经不可能完成,但观众用脚投票,证明了好电影的价值。
总结下今年春节档电影的特点:三强林立,赢者通吃,口碑大爆,没有黑马。
有些专家试图从电影院之外找到答案,比如“观众观影频次”,“春节票价变化”等等。
在我看来,并没有抓住2024春节档票房变化的重点。
今天我们就给春节档五部“重量级电影”,来一次“望闻问切”,看看爆款为何能爆,黑马为何难寻,以及《第二十条》最后时刻才开启逆袭的原因和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第一部:《热辣滚烫》
《热辣滚烫》一上来就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上映第一天,就实现了“大满贯”。
其后几天的票房,可以用气势如虹来形容。
影片上映七天,4天票房破3亿,2天票房破4亿,打破了中国电影24项纪录,同时还拿到了春节档影片的豆瓣最高分:8分,高出《第二十条》0.3分。
贾玲再次证明,自己在中国影坛创造爆款的能力,独一无二。
在她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导演,能用非重工业大片,连续创造破40亿的票房奇迹,不仅中国没有,全世界都没有。
即使《热辣滚烫》无法达到《你好,李焕英》的票房高度,贾玲还是一举成为中国电影的票房神话制作者。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首先,《热辣滚烫》延续了《李焕英》的爆款密码。
即把贾玲自己的经历和情感,作为影片最大看点,同时又能创造共情。
上一次,观众领略了贾玲和妈妈的亲情故事,而亲情,永远是春节档最好的共情武器。
这一次,观众从瘦身100斤的贾玲身上,感受到最直观的视觉震撼,对于全国女性观众来说,这都是最强必杀技。
这正是为什么影片女性观众,达到了惊人的77.5%,无数女性观众走进影院。
似乎把看这部电影当成了一种彻底告别赘肉的“仪式感”,仿佛贾玲做到了,自己也可以做到。
另外,电影的喜剧+励志风格,对影片的助力很大。
贾玲电影,是标准的春节档电影,其中的喜剧、亲情、励志元素,就像是为过年举家去影院的观众,量身定做的一样。
观众其实是最懒的,他们讨厌选择,最好不用费脑挑选,而贾玲给了他们最方便的选择:励志喜剧合家欢,全家老少都喜欢。
其次,相比前作,《热辣滚烫》完成了更丰富的女性塑造。
《你好,李焕英》中出糗的都是男人,女性基本都是好人。
但《热辣滚烫》塑造了“全员恶女”。
除了乐莹,张小斐演的女主妹妹让她过户眼睛都不带眨,杨紫演的远房亲戚为了转正让她上节目当小丑,最损的是李雪琴演的女主闺蜜,撬墙角能下跪。
这样的故事更容易让观众代入了:世界充满坏人,好在我挺过来了。
面前电影豆瓣评分高达8.0,票房后势依然看好。
能看出来,全国观众对贾玲的“套路”,确实愿意买账。
第二部:《飞驰人生2》
韩寒这一把,和片中“复活”的张弛一样,实现了完美逆袭。
8天破23亿票房,十分够看,豆瓣7.8的评分,也高居春节档第二。
我也看了正片,客观来说,质量说不上惊艳,但确实完成了对第一部的全面升级。
沈腾太适合张弛这个角色,演技完成蜕变,中年人“论人生豪迈,重头再来”的主题不新颖,但表达地很好。
票房能起来,也不是什么出乎意料的事情。
第一,韩寒找回了状态,全片笑点不断,赛车场面足金足两,事实证明,不跑偏的韩寒,对国产商业片的驾驭,绝对是顶级;
第二,观众将对过去一年的情绪,发泄在了这部影片上。
某种意义上,影片和《热辣滚烫》其实有一样的主题:败部复活,坚持到底。
影片大结局,不再年轻的张弛驾驶赛车冲过终点,拿下第六,观众仿佛一同完成了一场人生逆袭,出了口恶气。
事实证明,只要韩寒保持在这条正确跑道上,无论《飞驰人生3》是否会出,他都会是春节档稳定的种子选手。
第三部:《第二十条》
近年票房屡战屡胜,口碑相对平平的张艺谋,终于拿出了一部口碑过硬的电影。
我不管影片豆瓣评分是不是只排在春节档第三,在我心中这就是春节档最好的电影。
有人说,影片太小品了,还有人认为,张艺谋这次不像张艺谋。
但另一层意思,就是张艺谋完成了个人风格的脱胎换骨。
回头看一看张艺谋这几年的电影。
前年春节档的《狙击手》豆瓣7.7分,以6.08亿元票房遗憾收兵。没有疑问,影片票房输在了缺乏明星。
去年春节档的《满江红》豆瓣7.0,最终票房45.44亿,超过了《流浪地球2》,全明星阵容奏效了。
去年国庆档的《坚如磐石》豆瓣6.1,票房13.51亿。
到了《第二十条》,张艺谋仍然采用了全明星阵容,但故事主题,却大有深意。
“正当防卫”。
很多观众走出影院,依然为影片中的台词热血沸腾——“什么是法律?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
我不相信没有天理的国法;我也不相信没有人情的天理”。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张艺谋虽然融入了大量喜剧元素,马丽、雷佳音的喜剧表演也十分精彩,但这些并没有冲淡影片的主题呈现。
张艺谋找来的全明星阵容,也绝不是来打酱油的,雷佳音、马丽、高叶、张译、范伟、陈明昊等,都有极佳的发挥。
而赵丽颖的表演,更是给人带来巨大惊喜,她饰演的哑女母亲,也完成了影片的点睛之笔,留下的巨大震撼,让我直到走出影院都没缓过劲。
虽然影片品质够硬,但也许是院线对一部不够春节档的张艺谋电影略有信心不足,影片首日排片,就落后于《飞驰人生2》和《热辣滚烫》。
加上影片首日上座率也一般,很多观众不知道“第二十条”说的是什么,只知道“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等到影片口碑起来,春节也过得差不多了。
但张艺谋无疑又完成了一次非他莫属的发挥,没有第二个中国导演,能用春节档喜剧承载如此厚重的主题,并引发这么多观众的共鸣。
《第二十条》的票房其实一点不差,但它依然配得上,更好的票房成绩,我希望更多观众,看到它。
第四部:《红毯先生》
去年,刘德华合作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2》,在春节档拿下40.29亿票房,刘德华的表演也备受好评。
《莫斯科行动》虽然票房未破10亿,但也是全年卖得最好的纯动作片。
但宁浩导演为他量身定做的《红毯先生》,7天下来票房刚过8000万,豆瓣也才6.8分,最终改档。
是影片不好吗?看完影片后我却有不同观点:电影拍得一点不差,但却是出色的电影节电影,而不是老少咸宜的春节档电影。
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档期和宣传。
如果影片没有改档,就在跨年档上映,加上合适的宣发,让观众明白这是一部作者风格强烈的讽刺喜剧,而不是通俗的大众喜剧。
我认为影片票房有可能接近同样在贺岁档上映的另两部刘德华电影,《金手指》和《潜行》,也就是5亿左右。
而现在本片虽有刘德华、林熙蕾、梁家辉、单立文、宁浩组成的不错阵容,但放在群星荟萃的春节档,并不算亮眼。
更重要的是,电影本身侧重于讽刺,带着一种文艺喜剧风格,节奏不快,高潮段落其实是个反高潮。
这一切,都影响了它的票房表现,观众带着喜剧期待入场,却看了部文艺喜剧,评分也不会好,以至于影片豆瓣评分也低于真实水平。
但票房和评分并未必代表影片的真实水平,对能接受黑色幽默的观众,影片肯定值得看一看。
第五部:《我们一起摇太阳》
作为《送你一朵小红花》票房大胜后,韩延导演的生命三部曲终章,影片豆瓣7.9分的评分,其实已经说明,电影不差。
可见看过电影的观众,多数都给出了正面的评价。
无奈经过系列前两部的票房大卖后,观众也对绝症题材多少产生了审美疲劳。
这是可以理解的。
更糟的是,因为影片特定的题材和中国人特殊的文化心理,影片放在任何其他档期,都会取得比现在更好的票房,但偏偏选择了春节档。
我直说了吧,假如我在春节请全家去看一部减肥励志喜剧,我妈会很愿意。
假如我请全家去看一部讲正当防卫的喜剧,我妈虽略有疑惑,但看完会很满意。
但如果我请全家看一部抗击绝症题材影片,我妈会先海扁我一顿。
我认为这并非孤例,所以虽然电影拍得很不错,但题材天然和春节档不匹配,形成的话题,也很难在春节期间形成传播。
事实上,电影上映几天,网上讨论电影的网友并不多,导致影片难以成为春节档黑马,另选档期,确实是正确选择,只是如果一开始就精准定档,影片的票房结果肯定会好很多。
如今改档本身,对电影口碑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
终究是令人遗憾。
对春节档的总结:3个遗憾,需要解决
综合以上评述,相信大家也已经看到了,2024春节档的赢家有三个,赢者通吃的局面已经形成。
那些品质不错想来春节档拼一拼黑马的影片要想清楚了,春节档并不是所有人都玩得起的游戏。
而今年春节档在大胜之余,也留下了三个隐忧,值得重视和解决。
第一,是“话题电影“过热。
从暑期档到春节档,从陈思诚的《消失的她》到贾玲的《热辣滚烫》,国产电影票房,始终是“话题电影”的天下。
这本身没错,话题引爆流量,电影通杀票房。
但话题电影容易精准形成市场,但也容易被“有心人”跟风模仿。
如果中国电影卖座的只有话题电影,那么越来越多的电影人,不会去研究影片成功的内核,只会“依葫芦画瓢”,想办法做话题,拼流量。
我这么说,不是认为社交属性强、话题度高的电影不该成功,而是中国电影不能只有一种爆款模式。
第二,是口碑电影难以突围。
我说的就是《第二十条》。
这次春节档档电影市场的表现,也让我想起了陈思诚4年前的一番预言。
2020年的北影节论坛上,陈思诚谈到,未来两种电影才会在院线市场大放异彩。
一是工业水平高的大片。
二是强社交属性的话题电影。
后来的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走势,也验证了他的判断,可问题是,像《第二十条》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既非工业化大片,也非天然的高社交属性电影。
这也是为什么张艺谋导演被迫用喜剧+全明星阵容包装,加上罗翔教授发言力挺,人民日报力赞,才逐渐形成话题。换别人拍有可能就是票房失利。
但好电影难道就配不上更好的票房?
三是“改档”成风。
我不是认为好电影不该撤档,换一个更好的档期,是对影片和观众同时负责,可一个春节档撤了4部影片,还是很不寻常。
中国有句话古话,叫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我认为《我们一起摇太阳》和《红毯先生》都是很好的电影,但如果让我说了算,这两部电影选择档期,第一个应该排除的,就是春节档。
春节档不是不能出黑马,但不是所有有潜质的黑马,都能成为春节档黑马,到底何时我们的片方和发行方,才能弄清这个简单的道理?
去年中国电影,有很多冷档期,但只要口碑起来,长线热卖,都可以拿到不错的结果。
遗憾的是,资本对春节档市场的误判和对自身的误判,只会导致观众对影片的兴趣度下降,票房也随之走低。
虽然今年的春节档已经成为历史,但其中的成功与失败,都值得咱们的电影人思考。
接下来,几个月之后的暑期档,不少热门电影又可能会与观众见面,《封神》第二部、《哪吒2》、《射雕英雄传》都是有可能破票房纪录的电影。
而过了暑期档,下一个春节档,还会远吗?
中国电影人,到底能不能从历史中学到什么,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