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几乎是2024开年至今唯一一部,没有依赖营销奇观的话题性院线电影。
内地点映,一边市场上给出了点映票房超1700万和豆瓣评分直上8.4的数据表现,另一边,社交媒体涌现如秘密握手般的观影体验:尺度居然这么大?这是我们能看的吗?这究竟怎么过审的?
之后,坊间更是疯传待到3月1日全国公映,《周处除三害》将会换盘,相较点映版可能有删改。
图片来自网络
大哥你是了解到我的,我喜欢被动。一种再不去看点映就赶不上2路汽车了的观影热情在观众间迅速传递,朋友圈一个个看完了的语无伦次或者讳莫如深,甚至还有人专门飞到了香港去看。
图片来自豆瓣
29号本地影院的最后一场点映,我也去了。座无虚席,没有小孩。
灯暗下来,影厅里弥漫着一股隐秘的兴奋感,一排后背离开座椅,身体前倾,手心微微发汗,禁忌、偷窥、羞涩、期待,脚臭。是的,有人把鞋脱了。
这让我想起90年代,人们聚在录像厅里看新到香港三级片的感觉。
先说结论:
《周处除三害》值不值得一看?值。
这片在各种维度上到底狠不狠?狠。
阮经天等在里面演技表现如何?牛。
下面我写一句,你看一句。内容将涉及大量剧透,但我认为并不影响你的观影体验,因为任何影评无法用快速切片和价值观提炼还原本片的魅力。
《周处除三害》那种透彻的爽感,必须亲自观影才能体会,就像婴儿吸到的第一口空气,就像一个太监找到了罗摩遗体,感觉甲状腺结节都小了。
《周处除三害》的爽,大概来自这么三个层级。第一级,就是情节上的流畅。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结构其实相当简明,就如同这个电影名字的典故出处。
《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有载,少年周处街溜子,武力高强作恶多,乡嫌邻憎人人说。后来周处超勇的,只身斩虎杀蛟蛇,并且展开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害皆除。
电影《周处除三害》讲的就是通缉令上的榜三,为在死前留名,干掉了榜二和榜一大哥,最终获得自我救赎。
阮经天饰演的黑社会杀手陈桂林,在逃四年忽闻自己得了绝症,本想自首却发现自己在通缉令上站着如喽啰。
陈桂林有言:“我不是怕死啊,我是怕死了都没人记得”。榜二香港仔,色厉胆薄,好谋无断,非英雄也;榜一林禄和,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榜二把榜三眉毛割出血了,杀!
榜一又把榜三给忽悠瘸了,杀!
恃强凌弱者,杀!与虎谋皮者,杀!愚昧不醒者,杀杀杀!
杀到最后,浪子回头,澎湖湾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抬手报号恩仇当断,低首伏法魂归仙山,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
《周处除三害》的爽,到第二个层级,就是感官上的直接冲击,也就是尺度的疯狂摩擦。片头就打着“台湾影史极恶电影”,告诉你这片在少儿不宜这块不是闹着玩的。
英文片名《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猪蛇鸽),致敬经典西部片《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黄金三镖客),东方贪嗔痴的冰与火之歌。
既然影片能上映,就说明是合法的。但是尺度大不大,那还是挺大的。毕竟,平时我在吃鸡手游里面开枪打人血都是绿的。
影片开场5分钟,人物关系都还没搞明白,主角扒开人群、掏出手枪,Bang!Bang!Bang!就撂翻一黑帮大哥。追逐、巷战、绞杀,拳拳到肉,招招致命,主线还没展开,干残一名警察。
血浆、爆头、刀口划开皮肤,暴力美学这块要啥有啥;邪教、活埋、精神控制虐杀,Cult片属性也没落下;黑帮、犯罪、江湖儿女情仇,暗黑镜头氛围手拿把掐。
尤其是最出圈的高潮片段,阮经天饰演的主角陈桂林折返教堂大开杀戒,一枪一个邪教徒,癫狂、邪典与荒诞,让人想起《双瞳》里大厦道观的砍人切菜之战。
在情欲上,裸体、乱伦、SM,光听着感觉已经快不能播了,但还好,《周处除三害》中的性更多是作为一种屈辱叙事而出现,点到为止的程度到成年人懂得都懂的场面。
陈桂林夜刺香港仔,程小美作为被迫在场的受害者旁观了两个人的缠斗,那一段前后,镜头反复给到小美背后的纹身,西里尔字母,意为“灵魂”,并非是肉体被捆住双手。
本片导演黄精甫擅长这样的把戏,每当观众试图将其归为昆汀、北野武或者波兰斯基和大岛渚,就会发现感官猎奇只是他盖在电影最上面的一块幕布。
就像2010年他还用麦浚龙和苍井空拍过《复仇者之死》,那本质上其实是一部悲伤的纯爱片。
讲到演员,《周处除三害》的爽,到第三个层级,则在于看一群好演员在修罗场里互飙演技。
先说男主阮经天,他在《周处除三害》里的表现证明了,演得到底好不好,是可以被量化的。
阮经天在陈桂林身上展示了什么叫真正有纵深的演技,在电影的每一阶段,阮经天都精准呈现了人物的变化,同时又保持住甚至是放大了角色的张力。
年少混迹,杀伐快意,大口吃饭,抹嘴枪战,男性荷尔蒙撑满了那件宽大的西装,逃跑前站在花圈边笑得像花儿一样灿烂,张狂劲儿一下子就立住了。
在被通缉潜逃的四年里,家不能回,人不能见,前脚奶奶病房传噩耗,后脚喜提肺癌人要翘,在他陷入挣扎与抉择的人生低潮,一个复杂而矛盾的糙汉,几个眼神你就能get到。
击杀香港仔后,还给女主自由,陈桂林的脸上出现了少有的悲悯、无奈和相当克制的温情,一闪而过。俩人海边一坐,给人一种隐入尘烟的错觉,抑或是犯罪版驾驶我的车。
再到他被榜一的邪教洗脑,心理防线被全面击溃,那种无助、悔恨与新生的复杂错觉,一堆怼脸大特写完全没有破绽。
再到最后教堂屠杀时由狂入癫的邪魅,三害已除人生价值实现后的放松,得知肺癌被骗但整个人已证大道从容赴死的觉醒,真的,层次太丰富了。
预测阮经天极有可能因为这个角色再拿一个影帝。
如果《周处除三害》的陈桂林再回望《艋舺》里的和尚,绝对可以道一句今非昔比、去日苦多。
《艋舺》
电影里的一众配角,同样贡献了人近乎妖的演技,个顶个的厚度加立体,一个比一个更有活儿。
像袁富华饰演的香港仔,一场啤酒瓶连珠爆小弟,一场理发师陶德把眉剃,把榜二应该有的阴狠多疑、喜怒无常,以及神经质一般的警惕拿捏得极好。
他这次拿剃刀,而不是手枪,可能是手枪上次落在了《喜剧之王》,他坐在沙发上对周星驰讲“你唔係外賣仔!”时的压迫感,至今令人记忆犹新。
《喜剧之王》
陈以文塑造的尊者更加赏心悦目,几乎让人觉得他就是邪教头子,高潮段落的爽感铺垫,多数来自他毛骨悚然的儒雅随和与玩弄众生的心安理得。不禁让人好奇,他结婚了吗?有几个小孩啊?
唯一略显扁平的配角,可能是黑道教母贵卿,请原谅我她在片中的扮相我实在是没绷住,Vegetables的气质不知是无心还是闲笔,办公室的枪声不知是命运还是巧合。
在电影之外,《周处除三害》的剧情有着更加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原型。
阮经天饰演的陈桂林,角色灵感来源于台湾省犯罪史上知名的「十大枪击要犯」之一,刘焕荣。
刘焕荣是一个十分传奇的黑道分子,曾在竹联帮任“总掌法”(差不多相当于COO),为人凶残暴戾,绰号“冷面杀手”(非朝鲜籍),但他往往针对的都是黑道中人,擅杀大哥,酷爱猎头。
更传奇的是,在被捕之后,刘焕荣痛改前非,新造的人,写书、作画,参与“拯救雏妓运动”,向慈善社团捐家产,从容赴死捐器官。
刘焕荣
香港仔的原型,则可能来自真实参与过“吴兴街枪战”,位列「十大枪击要犯」之首的陈新发,绰号“恶龙”,杀害2名警察,身背54起刑案,为了拿下他,警察扫射近2000发子弹,信义分局几乎耗尽弹药。
戏说不是胡说,改变不是乱编,《周处除三害》的草蛇灰线在台湾省现代犯罪史上皆有迹可循。
1992年台湾省警察围捕陈新发现场
在一部电影只要角色像正常人就能受到夸赞的内地电影市场,这部片子呈现出了一种真实而残忍的社会哲学,没有排排坐发果果,给观众讲点小学课本上的思想品德。
就像尊者在死前说的每句话听着好像都挺有道理的,鸡汤也好,洗脑也罢,观众和陈桂林一样,都不想再听下去了,只想先给他开个脑洞,大众情绪顺流而下般宣泄。
《周处除三害》是一部带不带脑子去看,都能感觉到爽的电影。但这不代表这片没脑子。
《周处除三害》外表有着三级片的元素,仔细咂摸之后却有着文艺片的内核。
这部电影从头到尾一直在叩问一个终极的问题,就是一个人到底要如何度过一生自己的一生?
延伸为人在这个剧烈变化的社会当中如何自处,如何衡量人生价值,找到与他人的联系。
陈桂林在邪教挨鞭子痛哭流涕说的是:“我感谢天地,我感谢父母,我是罪人,我辜负苍生。”
陈桂林给小美披上衣服时问的是:“你要离开,还是留下?”
陈贵临死前最后的遗言是:“我对不起大家,对不起社会。”
周处除三害到最后,不是浪子终回头,是真正明白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度过怎样的一生。
那电影解答这个问题了吗?我认为没有。
解答不了的东西,到头来就成为了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