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一言难尽,又让人着迷

《周处除三害》是一部很不“正确”的电影,但它找的演员都很正确。

比如陈以文,相貌实在平平,可只要他参演的影视剧质量一般都不会差。从《大佛普拉斯》到《阳光普照》《诡扯》等作品,他总能演出“平凡的坏人”那种感觉。

比如袁富华,第一次见到他还是很多年前电影《第一诫》里的变态恶鬼,然后在他和太保共同主演的《叔叔》中饰演深柜男同,着实惊艳。

以上“二害”凑齐了,阮经天正式入局。同他们相比,“陈桂林”反而显得“正常”了很多:

他“只不过”是个黑道凶徒杀了一个黑道大哥而已。

我觉得影视作品里如果反派演得好,这部作品就能立得起来。如果反派太“正常”了,则多了几分对正面人物的歌颂之嫌。如只追求公理和大义这类教化说辞,总会让观众看着反派不够“反”,正派自然也就不够“正”。

好在《周处除三害》有点意思,让凶徒杀凶徒,让恶人屠恶人。相比之下,公理大义显得不那么重要,或者可以说几乎没有。

这是电影可赞之处。

就是因为它的不“正确”,才显得人性化和“人味儿”十足。

1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我总觉得陈桂林(阮经天 饰)在除三害的过程中有两次犹豫:

一次是他杀了“香港仔”(袁富华 饰)救出小美(王净 饰)后两人来到海边,小美向他娓娓道来自己的身世及被“香港仔”霸占的理由,初听小美的话大概以为只是恶人裹挟母女的人伦惨剧,此时陈桂林望着眼前佳人的眼神是温柔的,可当他听到小美说“他把我母亲从另一个男人手里救了出来”后,陈桂林的眼神似乎有些闪躲,因为就在昨天他也做了同样的事情。

陈桂林是恶徒,也是民间暴力文化中的“好汉”。

既是“好汉”,怎可做宵小之事?

若他是鲁智深一般的人物,那么他就只能是救下了“金翠莲”。

所以当小美问“我们还会再见吗”的时候,陈桂林明显想了半天说“你自由了”。

相比“香港仔”,陈桂林算是凶徒里的良人了。至少在犯案后的四年里,他除了躲避警探陈灰(李李仁 饰)的追缉外并没有再作恶。反观“香港仔”却是十足的恶徒,杀人越货欺男霸女一样没少干。

可同“尊者”林禄和(陈以文 饰)相比,“香港仔”的恶依然只是“点”。林禄和的恶则是“面”,因为林禄和是以宗教洗脑害人,甚至差点让陈桂林也栽了进去。

这就是陈桂林的第二次犹豫:

当他以为他寻找的“三害”之一林禄和已经去世后,面对“尊者”的套路他深信不疑,手下人煞有介事地拿出X光片告诉他“癌症已经明显好转”时他本已灰暗的眼神明亮起来。

这里要注意,陈桂林至死也没有对“杀人”这件事有任何忏悔之心,无论杀的是谁。

启发他“除三害”决心的是被医师张贵卿(谢琼暖 饰)忽悠他得了肺癌晚期,结果他决定去警局自首时发现自己还要排队,对于一个煞星来说这是一种侮辱。那么索性“人死留名”,算是对自己“罪恶的一生”有个交代。

这里从头到尾都没有反映陈桂林的忏悔,没有为民除害,只有“人过留名”。

也只有小人物于世间最后一次下定决心的喧嚣。

2

网上对于陈桂林在会堂大杀四方的片段多有流传追捧。

所谓枪枪爆头专杀脑残,确实过瘾,也确实震撼。

在我看来,“信仰”犹如双刃剑,人不可缺失信仰,但同样也不可“入魔”,那么显然“尊者”林禄和自创的教派就是让人“入魔”,舍弃世间一切牵挂,舍弃一切令自己执迷的情感,专心侍奉“尊者”的信仰——或者直接说专心“侍奉”尊者。

《周处除三害》在此处描写得比较直白大胆,我相信台湾地区至今依然活跃着很多民间教派,至于影片中“尊者”自创的教义大概糅杂了佛教和基督教的理念,如“贪嗔痴”是佛教的说法,“罪人”则是基督教(新教)的认同。林禄和几次同教众们合唱,我注意到歌词中“新造的人”以及那种熟悉的氛围感,不过对于真正导人向善不敛财的宗教团体而言应该不会感到“冒犯”。

我说林禄和的恶比“香港仔”的恶更甚,就是因为“宗教害人”之甚,甚至可以扩展阅读为某种极端主义。陈桂林以为自己的“肺癌”是因为尊者所救,随后他开始变得木讷胆小起来,因为他真的相信了世间有“神迹”,而他是个“罪人”。于是……他竟想改过自新。

直到他发现相同的套路和一样的X光片,然后他又发现了教会的秘密。此时若给陈桂林的愤怒配音的话,可能只有一句“兀那撮鸟!竟敢戏弄洒家!”

于是屠戮开始。

但这种屠戮也有一个心路历程:

“尊者”林禄和绰号“牛头”,同样身负命案,隐姓埋名自立教宗,这人也是真的陷入了自己的逻辑“你看天灾地震死了那么多人,可曾有人恨天恨地,我杀了区区几人又当如何?”(大意)。陈桂林毫不废话地杀了他,因为他没救了。“肺癌”好歹还有个治愈的可能,思想没有,人中了思想的“毒”也是绝症。

所以当他本打算离开时听到会堂里又传出歌声时便折返回来:

警告、上膛、杀人。

卡壳的时候有人岿然不动,有人“迷途知返”。毕竟正常人还是怕死的。

那么陈桂林所杀的,必然也是“晚期的病人”。

他清楚这种“病”是能传染的,因此绝杀。

也因此传世。

3

“我这些年在做什么?给黑帮救命治病……如今我积了阴德,你成了大人物,社会上少了三个罪犯,皆大欢喜。”(大意)张贵卿说。

所以我竟觉得张贵卿才是真正的“周处”。

只是她的本意原是劝导陈桂林自首伏法,不料陈桂林竟连续除害。而真正得了肺癌的人是她自己。当她告知已经入狱待死的陈桂林时,对方也是释然“好在我听了你的话……”

我掐着表算时间,影片结束前依然没有从任何人嘴里讲出一番“为国为民”的道理。却让“三害”在万恶之余还显露出片刻的温柔。

如陈桂林无论走到哪里,身边唯一的牵挂是至亲的手表,连自首时都戴着。

如“香港仔”暴虐如此,几乎将马仔活活爆头,小美温柔相持,恶业顿消。

如“尊者”林禄和面对“搭档”萧湘湘(曾佩瑜 饰)一句“我有了”竟也显露初为人父的喜悦……

“三害”都是凶顽,也都是凡人。在电影里被具象放大的“恶”掩盖不了人性的复杂。雨夜中夹杂“新闻报道”里警方劝导警告“捡到钱的民众赶紧归还失主”的杂音同样笼罩在电影里刻画的故事中,那也是一种“恶”,甚至神游时我在想:

这世间的恶,只怕要用更大的恶来镇压才好,而那时的恶还算恶吗……

当小美在警长陈灰的陪同下来到监狱为陈桂林清理胡须时,从始至终脸上乱七八糟的陈桂林哭了。他显得“干净”了,却是在临死前。

对此我竟无法解读,只觉得除尽三害的人物谈不上是英雄,但他至少是条好汉。

可能我也是个不够“正确”的人吧?

这人放在古时也是个啸聚山林的豪杰,奈何生在文明社会。全片最“文明”的地方就是执行死刑前行刑官问他可有话说,他三声“对不起”似无奈,又似“客套”。

骨子里,陈桂林依是一“害”。

4

内地引进《周处除三害》是件意外的事情。

电影以暴制暴的初衷便只是绿林好汉的行事思维,同“文明”和“法治”扯不上关系。但从2024年03月01日在内地上映后,它竟火了。

如今阮经天还在网上“科普”:

如何正确识别阮经天和明道。

他同样也是个开得起玩笑,能让人取笑的演员。

至于导演兼编剧黄精甫,此前“善恶三部曲”第一部《复仇者之死》我也有幸看过,苍井空、刘永属于认知中完全不搭的演员,电影的腔调也差不多,最后作恶多端的警察(刘永 饰)成了布道的牧师,面对纠葛多年的复仇他终于平静地接受死亡。

这部《周处除三害》显然比第一部更有影响力,相比之下,它还多了一层和解的意味,如追缉陈桂林多年的警探陈灰被陈桂林打瞎了一只眼,他带着可怖的面容如猎犬一样嗅着味儿追凶,可当陈桂林除害伏法后,两人在监狱里相视一笑,似乎恩怨皆泯。

至此,正义还是正义的,因为陈灰只对凶徒伏法较真,毁目之仇,在大义公理面前不值一提。

痛快也是痛快的,因为陈桂林在“癌症”晚期决心抱着世间可寻的邪恶一同毁灭,最后的泪目也算是对自己荒唐人生的无声难过罢了。

《周处除三害》实在让人正邪难辨,又大呼过瘾:

《晋书 周处传》里的周处上山伏虎、下河斩蛟后志得意满,当他看到众人短暂欢悦后面对他更加惧怕时,他终于醒悟自成了“有用的人”。

这叫“主旋律”。

当多年后“周处”的意志附身于陈桂林时,世道变了,社会有法律和警察管束,但在看不见的角落里依然潜伏着邪祟。更可怕的是当人本身思想的“癌变”竟比跋扈的子弹危害更大时,又该如何处理呢?

似乎……也只能一枪爆头了事。

这叫“一言难尽”。

然而“以暴制暴”,暴又生暴。

这种轮回的震撼,以及无数“周处”随时可能的暴走,带给内地观众的,可能就不止是“大呼过瘾”那么简单了。

所以,这是一部好电影,讲的好故事,有着好演员。

它偏偏不够“正确”,不正确到令人着迷。


声明:本文由吉吉巳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提供的资讯仅供浏览,其中所言并不代表本站观点。
上一篇:莫小奇:20岁结婚又离婚,败光父母80万,黄海波不惜花600万追她下一篇:高群书:《猎冰》是姚安娜的表演起点
繁體中文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