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同地域的美食,往往能反映出当地人的性格特点,呈现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商务部联合摄制,央视综合频道制作的大型美食文旅季播节目《三餐四季》热播,节目中呈现的文化气息和飘香的美食风味相得益彰,令人回味无穷。刚刚播出的辽宁篇,从地方美食中将东北人的“地域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带观众领略东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里桥烧烤、水豆腐、扔巴鱼,是东北人热情好客、直率幽默的佐证。量大管饱,是东北美食一大特色。东北的严寒气候让人们需要摄入更多的热量,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大饭量的习惯。“到我们这儿吃饭,必须保证客人吃饱、吃好,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这样才爽快。”《三餐四季》辽宁篇中,鞍山三里桥烧烤店店主刘汉余的一句话,让人感受到东北人那份不吝啬、不遮掩的热情。在辽宁葫芦岛,过去条件不好时,家里拿不出什么贵的东西招待客人,当地人就会做水豆腐这样“耗时费力”的美食体现对客人的欢迎,这一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东北人的幽默感与生俱来,节目中,自诩“野生大厨”的李素兰展示了快手菜“辣炒扔巴鱼”,“扔巴”在东北话里是抓不住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新鲜捕获的扔巴鱼活蹦乱跳的样子,也体现了东北人的起名天赋。东北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喜欢直来直去,不拘小节,这种性格特点在美食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四季面、肉枣、锅包肉,体现了东北人刚柔并济、兼容并包的特征。作为拥有百年工业历史的城市,辽宁鞍山的硬核豪爽不仅体现在性格上,也体现在美食上。在这里,寻味团体验制作了当地大受欢迎的一道硬菜——辽派锅包肉,也见证了当地特色台安熏大鹅的出炉。其实鞍山菜正如鞍山人,除了有粗犷豪放的一面,也有柔情和细腻的一面。在鞍山“老四季面馆”,带着“糊味”的面条和满墙的照片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故事,堂前的左邻右舍和堂后的一大家子人展现出满满的人情温暖。在“上海风味熏腊店”,寻味团好奇肉枣这种甜腻清新的上海美食为何能在鞍山流行起来,原来背后是1956年上海支援鞍山建设的一段历史,让上海风味进驻这片土地。上海熏腊打破了鞍山人的固有习惯,并赢得鞍山人的喜爱,这份乐于尝试并接纳不同口味的随性,也体现了东北人兼容并包的性格特点。
辣炒蚶子、海鲜酸菜锅的背后,是手脚麻利、心态平和的“东北大姨”群像。《三餐四季》辽宁篇中,寻味团认识了一位爱大海更爱生活的职业捞蚶人许守菊,在许姨和几位大姨的带领下,寻味团出海捞蚶,收获满满,并品尝到辣炒蚶子、海鲜酸菜锅等菜品的鲜美。如果海中有江湖,捞蚶人也属一门派,许守菊20多岁便下海谋生,手脚麻利、眼疾手快的她是捞蚶子一把好手。她和闺蜜一起捞蚶、一起跳广场舞,还培养了练字的兴趣爱好。捞蚶辛苦,但是“要是今天想吃饺子了,就早回去一会儿”,许守菊为代表的“东北大姨”用勤劳的双手和乐观平和的心态定义了什么是幸福。
地方美食是舌尖上的文化密码,它不仅能够反映出当地人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更能够传递出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地方美食也在不断创新与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三餐四季》助力越来越多的地方美食走出本土,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让这些美食成为外界了解当地人文历史的绝佳窗口,成为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