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狗,一段小镇故事,一次荣誉之旅。电影《狗阵》被称为是管虎导演“最特别的作品”,也是彭于晏颠覆形象之作,该片曾荣获第7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高奖。中国电影时隔18年再度引爆戛纳关注。
然而《狗阵》在国内的上映却关注平平,部分观众表示“看睡着了”“完全看不懂”“像我工作时讲了一堆,但什么都没讲的领导们”······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李彬与我们一起聚焦被争议笼罩的影片《狗阵》。
01
争议一:2小时小镇故事,看不懂?
翻看《狗阵》的观影评价,观众对于影片的第一点争议就是“看不懂”。不同于传统的强情节性的商业爽片,《狗阵》的故事线相对零散,在主线故事之外穿插了许多人物关系,比如,二郎的同学、父亲以及他的倾慕对象,等等,使影片的叙事略显杂乱。
抓住影片的主线故事,就比较容易感受到电影《狗阵》真正想表达的是对人生命题的深刻探讨。由彭于晏饰演的二郎在出狱后重归故土,面对偏见与防备,他不知该如何开启新生活,最终迫于生计选择加入打狗队,却阴差阳错地拯救了一只流浪黑狗。二郎在与黑狗的相处中获得了再次上路的勇气,一人一狗互相救赎,拥抱着彼此的新生。
李彬认为,在二郎与黑狗的主线故事之外,二郎的知己葡萄、仇家胡屠夫、好友聂千里、邻居老骆驼,上司药叔等等这些鲜活而生动的众生相构成了这个二郎整个的变化的很重要的催化剂。这些角色让二郎个性中的不同面得以流露和展现,体现了他与外部世界之间重要的情感连接。
比如,佟丽娅饰演的女孩葡萄活泼且果断,她会在认清自己的心意后勇敢地问二郎敢不敢娶自己。“这是一个极具生命力的角色,也为二郎带来了新生的希望。”李彬说;二郎因为过失杀害了胡屠户的侄子,因此,胡屠户坚持找二郎讨个说法,甚至在他蹦极的时候,想要烧断绳索加害于他。但是当胡屠户遇到危险后,二郎选择不计前嫌伸出援助之手,最终胡屠户真心感念二郎的救命之恩,放下了恩怨;江湖老大耀叔虽然不喜欢二郎不服管的倔强性格,却也还是把狗卖给了二郎······
李彬说:“一部好的作品是通过情感跟观众进行沟通的,这部影片可能没有强烈的煽情,但是它的情感表达像是是在灰色的底色中慢慢涌动,润泽到观众的心里,带给大家一种可以重新上路的力量。”
02
争议二:男主角仅有五句台词,太刻意?
影片播出后,不少观众就男主角的设定争论不休,有人夸赞彭于晏饰演的二郎是继陈桂林之后再次让人眼前一亮的人物;也有人认为116分钟的影片男主角只说了不到五句话,台词太少,影响观感。
面对争议,李彬认为男主少言少语的设定与人物本身的经历息息相关,她表明:“过多的语言会消解掉主人公拥有的沉默的力量感,二郎经历了十年的牢狱之灾后与家乡和时代已经完全脱节,他对于周边人讨论的话题没有任何概念,所以很难找到合适的契机去对话。”
事实上,男主在影片的语言表达大多数都被打架的动作所替代,这样的设定更容易给观众带来一种沉默的力量感与反差感,增强人物的张力。过多的语言会消解掉主人公拥有的沉默的力量感。
03
争议三:轮番登场的动物符号,太堆砌?
影片当中出现了老虎、狗、蛇等诸多的动物,对此,一些阅片量较大的观众认为这是一种符号的堆砌。对于这类观点,李彬解释说:“我觉得在这部影片中动物是非常重要的,动物性实际上是导演想要去呈现的人的生命底色中应该去张扬的部分。”
影片中动物状态与人的状态是相互呼应的,动物园里面的动物是被困住的人的真实写照。二郎回到小镇之后,他是一个流浪的边缘人,黑狗则是一只被通缉的流浪狗, 他们之间不单单是宠物的陪伴,而是情感间的互相救赎。
其次,李彬认为黑狗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二郎的动物性。比如,影片的开始二郎打狗,黑狗反咬二郎,展现出了人和动物同样具有攻击性;二郎为给老骆驼报仇拿着锁链冲进胡屠户家里,黑狗担心二郎也破窗而入,一起冲了进去。
“动物性实际上是促动生存最基本的力量,它代表了一种返璞归真,人类有时也要像动物那样为了生存去勇敢地挣脱枷锁。”李彬说。
作为一部颇具作者表达的影片,《狗阵》的创新不止于对人与动物关系的突破性设置,也在于对人生命题的深刻探讨。影片呈现了人与狗之间的另一种故事的可能和情感面貌,让观众看到在人情交织下,每个人生命中都有无法回避的爱意、帮扶、责任与因果,因此,不妨勇敢地突破生活的枷锁,尊重本能,回归生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