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狂飙》最近播出的一集故事中,高启强在与继子的谈话时,回忆起他到香港请老婆陈书婷回京海市,陈书婷对他避而不见,高启强谎称患了绝症,在陈书婷的强势要求下,他拿出诊断书,结果却是干眼症......在剧集临近大结局的时候,这一情节所展示的反派形象,仍保持着一份深情与幽默,这对于扫黑除恶剧来说,是罕见的。
此时的高启强,早已与故事开始时的那个鱼贩子大相径庭。当年那个见到市场管理员都怯懦无比的鱼贩子,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深深扎根于京海市的黑恶势力集团大佬。虽然黑化后做了很多坏事,但高启强在表面功夫上,还保持着一份淡定甚至儒雅。这是《狂飙》这部剧作塑造人物的突破与高明之处,无论正反面人物,都不走脸谱化路线,如果反派人物不可信,那么也将会导致正面人物不立体,从艺术创作的层面看,《狂飙》尽可能做到了一视同仁。从人性上来看,也充分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多面性。
高启强以及饰演这个人物的张颂文,都赢得了网友的认同。喜欢张颂文,当然是喜欢他的出色演技,他把体验生活时观察到的在鱼缸里洗手这一细节带到了戏里,被网友津津乐道。而喜欢高启强,则从这个角色早期经历的身上,看到了他黑化之前的卑微、艰难,以及他对弟弟妹妹所体现出来的责任感。当然,大结局之后,观众也许在全面评价这个角色时,会发生很大变化,毕竟恶人此前的苦痛遭遇,并无法救赎他犯下的罪行。但观众也许会好奇,高启强为什么会从善转向恶呢?“媳妇”熬成“婆”,没想到“婆婆”更“虐”“媳妇们”!这也是狂飙的高明之处,它充分给你展示了人在面对恶的时候的懦弱、恐惧、挣扎、反抗同时,在有机会尝到“权利的甜头”的时候,深渊也正在凝视你,一步一步将你拉进......很难逃脱。高启强如此,大多数人也如此。
在《狂飙》第5集开头,吴刚饰演的省扫黑督导专员、省教育整顿驻点指导组组长徐忠,所说的一段旁白,或能说明一定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当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分配,导致了基层的百姓觉得,如果不靠非法手段,是无法实现致富的。”与其说观众共情高启强,不如说同情高启强在底层所遭受的屈辱。市场管理员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他生计的去留,如果不交卫生费,就会活在暴力威胁之下,但在高启强假装与安欣与安副局长“有交往”、“是朋友”之后,瞬间尝到“有权力撑腰”的滋味,正是对权力的渴慕,还有想要摆脱生存困境的渴望,促使高启强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
其实高启强有过止步迈向深渊的机会,最初的一次,便是发现在鱼塘电鱼不慎被电死的徐雷后,不胆大包天地假装是自己电死了徐雷,而是报案,那是他最好的回头机会。但是他没有这么选择,那刻他已经明确意识到成为恶人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有多大,除了可以立刻收到“雇凶杀人”的高额报酬,还能赢得身边混混们的尊重。高启强的恶,一开始并非穷凶极恶,而是假装出来的恶,但的确也要承认,在社会文化当中,一直存在有敬畏恶人、欺负好人的顽疾,何尝不是这样的风气,用力地推了高启强一把?
观众因为同情而共情高启强,还有一个隐秘的心理动机,就是通过这样的表态,来表达对一种社会环境的不安,对坏人时常有优先权而好人却遭到排斥与排挤,传递出一份不满。所以,当高启强以恶制恶时,他甚至还披上了一层“英雄”的光环。在他所处的年代,这样虚假的光环,反过来又会误导他持续通过权力向上攀爬。当他终于拥有了“成功企业家”的身份后,其实已经没有了洗白的可能性,他一旦成为好人,他所贿赂的贪腐者,反倒会不再信任他,甚至会用尽手段把他重新拉回来,使之继续提供服务。高启强固然恶,但也可悲,他和那些贪腐者一样,是没有回头路的。
在《狂飙》的大多数篇幅中,高启强有着人性之恶,但在面对特殊个体比如老婆、继子、安欣等人时,他也保持有人性之善。在他内心的善恶交战之时,他也会无数次遐想重新过回普通人的日子,但他犯下的罪行,已经使他失去了这种可能性,遭遇惩罚,是唯一的结果。因此,讨论高启强在现实中是否能重新变成好人,是没有意义的,答案只有一个:即便他再次成为身边人所认为的好人,也没法真正洗干净自己的双手。
恶一旦被鼓励,便只会膨胀而不会收缩或消失。这一点在高启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是一步步被鼓励着走向恶的道路的。鼓励他的,有形形色色的人,也有徐忠所说的“不公平的分配”,还有社会秩序中对恶的让步。这正是《狂飙》这部电视剧被拍摄出来的意义,它不仅是弘扬安欣所代表的正义,也不仅是批判高启强所代表的邪恶,而是系统性地对黑恶势力产生的土壤进行了充分的反思,观众喜欢这部剧包括剧中人物,想必也包含着一份想要了解真相与反思的成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