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个现象,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导演从不同角度出发,试图定义各自心中“电影的意义”。
从张艺谋的《一秒钟》到上周刚刚聊过的达米恩·查泽雷新片,无不向我们展示了大导们对于电影艺术的热爱,以及对特定时代的情结。
而曾执导过《美国丽人》《007:大破天幕杀机》《1917》的奥斯卡最佳导演萨姆·门德斯也加入其中,他透过一段跨越种族与年龄的男女情感关系的刻画,回答关于电影、影院的意义。
如此多的名导扎堆地聚焦迷影话题和“电影是什么”,到底是真情怀抒发还是自恋或矫情?
今天就借着这部名为《光之帝国》的新作继续谈谈。
《光之帝国》的故事设定在1980年代的英国沿海小镇,围绕一家名叫“帝国电影院”里的影院员工们展开。
实力派奥斯卡影后奥利维娅·科尔曼(《宠儿》《王冠》)饰演了一名得过且过的影院值班经理希拉里,每天都忙碌在影院各处。
一直以来,她都半推半就地承受着来自老板(科林·费尔斯 饰)的“潜规则”要求,小心维持着自己生活的秩序。
老实古板的她秉承着“不应该薅公司羊毛”的宗旨,拒绝走进影厅观看任何一部电影。
不过随着年轻、迷人的黑人小伙子史蒂芬(迈克尔·沃德 饰)入职,她的生活轨迹开始发生变化。两人在日益相处中,逐渐生出“忘年恋”的情愫。
希拉里的生活也因为这段恋情被点亮,终于得以勇敢地对实施潜规则的老板“Say No”。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的关系逐渐深入,他们身上各自所背负的人生矛盾也逐渐显露。
看似成熟稳重的希拉里,其实是一名时刻受社工监护的“精神分裂”患者。她是一个会在“特殊情境”下突然爆发愤怒的疯女人。
而看似完美的史蒂芬,则是深陷于特定时代下种族矛盾的被害者。
当时虐待黑人的社会事件时有发生,他时刻都处于被暴力摧残的致命威胁中。
电影弱化了时代的宏大叙事,将镜头对准了一群因电影而聚集的普通人的生活起伏,一边是银幕上的梦幻,一边是略带残忍的现实。
导演借由角色之口,道出了他对于电影院的深厚情感:“电影院是最公平的地方,无论白种人还是黑种人,大家平等地聚集在这里,共同庆祝一部电影的诞生。”
片中的帝国电影院安静地矗立在海边,迎接着各种银幕故事的开始与结束,也见证着出入影院的普通观众们,在时代浪潮下被裹挟的生活。
故事的尾声,一直在影院工作却从未看过任何一部电影的希拉里,终于走进影厅,静静观赏着大银幕上的《富贵逼人来》,流下被影像感动的第一滴泪。
正如我们日常走进影院一样,此刻的希拉里身处黑暗,身后的那束光带她沉浸到另一个崭新的世界,获得逃离纷杂的人生片刻。
这也是导演所表达的,电影院之于观众的最本质的意义。
同样都是写给电影的情书,《光之帝国》与去年底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造梦之家》所呈现的视角却完全不同。
《造梦之家》具有明显的自传色彩和精英主义,导演以创作者的角度切入,刻画了一个从小爱好用摄影机记录生活的孩子,逐步成长为电影导演的故事。
片中,爱电影的孩子所拍摄的日常碎片,串联起了整个家庭十几年间的变化。透过镜头,他发现了母亲不堪的秘密,最终也通过“影像”理解了家庭的真谛。
斯皮尔伯格从“我”出发,以创作者的视角和“家庭影像”的呈现方式,送出了一封极其私人的电影情书。
而《光之帝国》则是从更加普世的观众视角切入,刻画了一群爱看电影的普通人,展现他们在电影院这个公共空间相遇、彼此产生情感连接的故事。
下面这段来自放映员诺曼的台词,可谓是从观众角度,道出了我们对电影的深切感受。
“电影画面的组成只是静止的帧图,两帧之间隔着黑暗,但你的视觉有个小小的缺陷,当我把胶片每秒钟运行24帧时,你就看不见当中黑暗的部分了。”
“这就是生命的错觉。”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关于电影的电影”也是导演萨姆·门德斯和金牌摄影罗杰·狄金斯继《锅盖头》《007:大破天幕杀机》《革命之路》《1917》之后的第五次合作,二人水到渠成的默契也为本片的光影质感增色不少。
灵动的钢琴旋律搭配流畅的运镜,80年代英国南岸的风光以一种宁静、治愈的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虽然电影整体的叙事比较“流水账”,但在绝美视听的加持下,观众很快就能沉浸其中。
除此之外,奥斯卡影后奥利维娅·科尔曼的封神演技也是本片的一大看点。
现实中的她,在从戏剧学校毕业后的几年里一度无戏可拍,因生活窘迫她还曾做过清洁工。
到了45岁那年,在世人所定义的“中年危机”之下,她却凭借《宠儿》获得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
外貌并不出众的奥利维娅·科尔曼用实力打破了世俗对“好莱坞女星”的定义,展现出了中生代女演员的无穷力量。
此次在《光之帝国》中,她所饰演的希拉里是一位深陷情绪困扰的中年妇女。
角色随时处于“精神失控”的危险边缘,因此她的表演需要十分精准地拿捏和切换。
从坠入爱河时的羞怯与善妒,到陷入“疯狂”时的偏执与野蛮。
这位“精神分裂患者”在奥利维娅真挚地演绎下,变得格外生动,让人同情。
配合着绝佳的摄影与运镜,电影中一些“发疯”的桥段反而被她诠释出了一种“义愤填膺”的侠义风范,活像一位不畏世俗的女英雄。
片中一些铿锵有力的女性宣言从这位“疯女人”的口中“叫喊”出来,则显得更为掷地有声。
不过这封带着清新海风的电影情书,也有一个必须承认的观看“硬伤”,那就是——节奏慢且散。
《光之帝国》偏于生活流的风格,它致力于展现出日常生活的真实形态,却淡化了最为关键的叙事张力,导致故事情节显得松散。
纵然有“电影情怀”的加成,但种族主义和女性困境的议题也表现得干瘪俗套,少有振聋发聩的感觉。
这也是该片在豆瓣仅仅收获6.7分的原因。
导演萨姆·门德斯与主演奥利维娅
总结而言, 《光之帝国》是一部视角独特,但优点和缺点都十分明显的迷影电影。
喜欢它的人会钟情于它诗意的视听呈现,而对于偏爱剧情紧凑的类型片观众而言,这部电影则显得寡淡如水。
如果你希望短暂的逃离生活,想寻找两个小时的短暂宁静,那么《光之帝国》也是一个不错的备选。
不过,经过了近年同类题材电影的扎堆,接下来想要再吸引观众,怕是难度很大了,若再拍下去,可就真有跟风与矫情之嫌了。